新聞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揭開“工業黃金”的面紗,從稀土材料大國邁向稀土應用強國!
時間:2019-05-07  浏覽:5214次  

“稀土”廣泛分布在地殼中,豐度高于銅、鋅、鉛、銀等元素。稀土英文名字 Rear  Earth,譯為“稀少的土”。實際上,稀土非土,稀土不稀。目前,常見的稀土産品的主要形式包括:混合碳酸稀土(非流通中間産品)、稀土鹽類、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等。稀土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稀土元素(Rare Earth)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镧(lán)系元素和钪(kàng)、钇(yǐ)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簡稱稀土(RE或R)。



稀土的發現始于18世紀末,當時人們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之為土。1794年芬蘭化學家加多林稱從這種礦物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钇( yǐ)土”,将其命名為 钇( yǐ)。人們就把這一年看作是稀土元素“钇”的年代。

雖然稀土在自然界儲量巨大,但由于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态分離出來的,其冶煉提純難度較大,顯得較為稀少。17種稀土元素并不是在同一時間被發現的,從1794年第一個稀土元素钇被發現,到1947年最後一個稀土元素钷被發現,整整經曆了153年。



1947年開始,美國科學家發明了用離子交換法分離稀土,并由著名學者斯佩丁(F.H.Spedding)改進了離子交換法工藝,能制備出公斤級的純淨單一稀土,為研究各種單一稀土的本征特性和開發稀土的用途創造了基本的條件。使人們逐步對稀土豐富的光、電、磁和核性質有所認識,為各種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由此,稀土才由充滿誤會的元素發現期,真正步入了産業化發展和作為戰略元素的應用黃金期。

稀土每個成員均有特性。它們個個身手不凡,在國民經濟各領域各顯神通。特别是研究稀土元素特有的豐富的電子能級,利用其優異的光、磁、電、聲、熱性能可以開發出擁有優異功能特性的新材料和新器件。科家們一緻預言,在21世紀六大新技術領域——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間和海洋,稀土這個元素大家族一定會做出顯赫的貢獻。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占到世界總儲量的71%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稀土資源大國。但早期由于我國未能掌握稀土提純技術,不得不将稀土出口後由别國加工成成品再行進口,相當于以低價售出再以高價回購,實在是很不劃算。

基于這樣的現狀,“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先生終于坐不住了,他提出了适于稀土溶劑萃取分離的串級萃取理論,可以一步放大稀土萃取分離工藝,并能直接應用于生産實際,使原本複雜的稀土提純變成了“傻瓜式”操作,這一創舉直接使我國從稀土資源大國搖身一變為生産大國,徐光憲先生也獲得了稀土界“袁隆平”的美譽。




上世紀70-80年代,方毅副總理受小平同志委托七赴包頭,領導和組織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和科技攻關工作。這期間,在老一輩稀土選礦和冶金專家的幫助下,幾代稀土人戰天鬥地,艱苦奮鬥,不斷探索,先後完成稀土選礦和冶煉分離工業化試驗,打通了原料生産的各個環節,生産經營持續向好。

經過半個世紀的奮鬥,我國建成了較為完整的稀土工業體系,稀土行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别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稀土工業發展迅猛,稀土開采、冶煉和應用技術研發取得較大進步,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不僅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生産、出口和消費國。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小平同志1992年自豪地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内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示:要運用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發展新産業、新應用,不斷提升稀土的利用價值,延長産業鍊條,推進中國由稀土材料大國邁向稀土應用強國。

稀土工業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世界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和支撐作用。特别是中國生産的稀土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儲氫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産量的70%以上,滿足了世界各國特别是發達國家高技術産業的發展需求,也為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了支持。




稀土,一直以來,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等領域有着廣泛應用,而由稀土制成的钕鐵硼永磁材料,憑借體積小、磁力大、抗衰減、節能環保等特點,成為“稀土中的黃金”。

國防軍工、工業生産、社會生活等各個關鍵領域,都離不開稀土永磁材料技術。一個前所未有的、無比巨大的、充滿潛力的磁科技産業正在形成,像“邁格鈉”這樣領跑中國永磁應用技術的優秀企業,正在成長為全球永磁應用技術設計、制造、集成、節能減排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領導者。

 
版權所有:磁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